一网搜 搜索:
您所在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

《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

    临江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政府办发布时间:2021-04-17责任编辑:政府办   收藏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1年1月11日,临江市九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和吉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根据《中共临江市委关于制定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阐明临江市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引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规划纲要》框架结构 

    《规划纲要》正文分为五个板块,共11章45节、4万余字。配套设置了8个专栏,列出了296个重大工程项目。 

    第一板块: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全面总结了临江市“十三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 

    第二板块:总体要求和目标定位,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定位,创新提出了2035年远景战略目标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指标。 

    第三板块:国土空间布局优化,依据国家和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谷一城”发展战略,以及临江自身的重要产业、重点项目和重大举措落实到地域单元、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精心构建城镇化、农业发展和生态安全三大格局。 

    第四板块: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绿色产业体系构建、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与民生建设、增强改革创新发展活力等7方面提出了我市“十四五”时期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第五板块:保障措施,从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规划体系、加强政策支持、加强规划评估考核4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确保“十四五”规划蓝图顺利实现。 

    二、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战略目标 

    1.“十四五”总目标:结合省规划建议以及国家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相关要求,自上而下形成指标体系,提出了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绿色转型、创新开放、安全保障五大类共30项核心指标。 

    经济发展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6.2%区间,力争到2025年达到112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力争达到3.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亿元。 

    社会民生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调查失业率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和9.5%,分别达到40473元和25924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800人,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5%,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1%。 

    绿色转型方面,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8.9∶29.0∶62.1,硅藻土资源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72%,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 

    创新开放方面,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0%,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000万美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2个。 

    安全保障方面,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7640公顷,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2276公顷,林地总蓄积量达到11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7.1%,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达到100%,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10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2.72吨标煤,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11.5吨/万元,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9%,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达标率达到97%,边境人口规模达到15.27万人。 

    “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之年均增长6.2%主要基于如下考虑:一是符合我市经济基础和产业支撑的实际。我市“十三五”期间绿色转型取得实质进展,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全面完成,为“十四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四五”期间,我市围绕医药健康及绿色食品、山泉饮品、硅藻土新材料、旅游产业“四大产业”和充分发挥东南向对外窗口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对外经贸合作的基础和机遇,谋划实施产业项目,经济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二是交通瓶颈破解释放发展潜能。我市预计在“十四五”期间高速国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将陆续建成,区位交通优势的提升将拉动投资、促推产业发展,充分释放潜能。因此,我市确定了GDP6.2%的经济增长速度。 

    2.2035年远景目标:全市区域综合实力全面增强,经济结构全面优化,发展质量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形成“精致宜居城市、特色风情小镇、全域美丽乡村”的城乡建设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县域前列,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市、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面建成。“四保临江”精神得到传承发扬。成为国家沿边开发开放的新前沿。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3.发展定位:围绕临江市生态安全、边境安全、产业安全的定位,以及落实白山市一谷一城战略出发,“十四五”时期临江市的定位是打造中国鸭绿江区域国际合作示范区、中国硅藻土新材料高地、吉林省绿色转型示范区和“一谷一城”的承载区。 

    三、国土空间布局优化 

    坚持用“两山”理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推进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精细化、产业低碳循环化、生态补偿多元化。提升生态治理优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打造高品质美丽“绿色临江”。 

加强国土空间管控: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以生态红线为底线,明确各类空间优化发展方向,形成功能协调、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空间发展新格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加强空间管控,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自然资本增值,探索建立跨区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一核、一带、两轴、多节点”的城镇化格局、“两区”特色农业发展格局、“一带、三区、多斑块”生态格局。 

    四、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1.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统筹抓好“一谷一城”建设林、山、水、土、大气、环境、互联互通“七篇文章”,全方位、全市域、高品质建设美丽临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强化环境修复整治,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

    2.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强化“一谷一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支撑,立足资源优势,打好绿色有机、资源加工和全域旅游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大服务、大文化协调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打造“绿色临江”。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贯彻落实白山市“一谷一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鸭绿江经济带两大平台载体作用,做大做强矿产新材料、矿泉饮品、医药健康、文化旅游和边境经济五大优势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的“林、铁、镁”等产业转型发展,引导企业向节能环保、循环利用方向发展,加快绿色矿山建设。 

    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现代服务业对“五大产业”的提质赋能和引领推动作用,不断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推动“五大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3. 扩大对外开发开放。充分发挥东南向对外窗口带动作用,以打造“开放临江”为引领,争创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持续巩固保障边境安全,着力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推进临江边合区“三园区一中心”对外合作平台建设,将临江打造成我国面向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和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 

加强口岸和通道建设加快开发开放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加强区域开放合作,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 

    4. 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写好“一谷一城”建设临江篇,打好特色农业攻坚战,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地位,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振兴发展特色农业,壮大乡村振兴载体,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5.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聚焦“两新一重”,结合新基建“761”工程建设,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格局,完善能源和水利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硬件支撑保障。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强能源设施建设,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数字临江”建设,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

    6.加强公共服务与民生建设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宗旨,着力改善发展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幸福临江”建设。 

    协调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增收安居,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推进平安临江建设。

    7.增强改革创新发展活力。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行政、经济、社会等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创新创业提升,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活力临江”。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综合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五、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 

    《规划纲要》配套设置了8个工程项目专栏,列出了296个重大工程项目。 

    1.基础设施类重大标志性项目。白山至临江高速公路项目、东北边境风景大道项目、漫临线(S204)漫江至临江二级公路工程、临江市口岸建设项目等 

    2.产业类重大标志性项目。中朝加工园区建设项目、望江楼苗圃康养休闲项目、农夫山泉年产119万吨饮用水生产线建设项目、海宇股份年产600万双鞋加工建设项目、长城新型建材年产100万吨环保脱硫助剂生产线建设项目等。随着这些工程项目的落地实施,将对全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产生巨大带动作用。 

    六、规划实施机制 

    健全统一规划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考核,强化年度工作与五年规划有效衔接,加强政策协同保障制定印发《临江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分工实施方案》。

 

 

    链接原文:临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