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临江市预算(草案)
临江市八届人大
四次会议文件(十四)
关于临江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4年12月30日在临江市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临江市财政局局长 于宗琦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作临江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财政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力开源挖潜,狠抓增收节支,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较好地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全年预算收支任务。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预计情况。
2014年,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72,960万元,比上年增加2,806万元,增长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61,079万元,增加2,909万元,增长5%。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211,038万元,比上年增加7,097万元,增长3.48%。
(二)预算收支平衡预计情况。
2014年,公共预算总收入223,259万元,其中:预计地方级财政收入61,079万元,上年结转3,143万元,省专项和转移支付补助156,782万元,债券转贷收入455万元,调入资金1800万元;公共预算总支出223,259万元,其中:公共预算支出211,038万元,调出资金170万元,上解支出6357万元,债券还本支出4,252万元,结转下年1,442万元。收支平衡。
2014年,预计基金预算收入1,750万元,上年结转11,727万元,中央、省两级专项补助收入8,048万元,调入资金17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13,692万元,调出资金800万元,结转下年7203万元。收支平衡。
二、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力组织收入,积极化解财政收支矛盾。
2014年,我市工业经济受到国内外经济下行影响,虽然总体运行态势相对平稳,但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如煤炭、铁矿石、生铁等出现了下降,导致税收收入增长乏力,稳增长的压力巨大。从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看,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制造业增幅较大,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大幅下降。同时,财政刚性支出的增长居高不下:民生支出进一步加大;政府债务进入还款高峰期;省财政清理压缩借款。上述原因导致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资金调度异常困难,保障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市财税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实现了应收尽收。具体措施有:一是按季逐月分解落实全年收入任务,依法征收,确保均衡缴库;二是进一步加强收入调度和预测,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源监控,确保重点税源对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三是盘活存量资金,解决部分历年挂账,减轻财政还款压力;四是整合省专项资金,弥补地方可用财力不足,加大资金可调度空间;五是厉行节约,压缩公用经费预算。对“三公”经费在上年基础上按照核减30%-50%,预算追加严格按照“两上两下”的原则审批,加大对项目资金和一般性资金的审核力度,从严控制项目的设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切实压缩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资金,保证民生等重点支出项目。拨付资金3,725万元,用于临江嘉合康宁、天元催化剂、金豹木业、宝健木业、东锋镁业、远通矿业、明盛硅藻土、盼盼硅藻土相关企业科技创新、稳增长补贴、技术改造等项目;拨付资金14,518万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暖房子工程、廉租房、工矿棚户区等项目;拨付资金14,734万元,用于市一中新址建设项目;拨付资金2,773万元,用于城市绿化和城区道路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容环境卫生治理及小区绿化;拨付资金389万元,用于供水公司2万吨供水工程、城市二次供水改造及净水厂运行;拨付资金7,179万元,用于界河护岸、中小河流治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村小水电建设、病险水库加固;拨付资金3,488万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补助;拨付资金11,906万元,用于国防公路、下临线、农村公路桥梁建设;拨付1,804万元,用于兴边富民、扶贫项目支出;拨付资金1,816万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拨付资金6,027万元,用于城镇和农村低保补助;拨付资金22,647万元,用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退休人员工资及城镇居民养老;拨付资金1,187万元,用于近1.5万户种粮农民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拨付资金2,213万元,用于移民后期扶持发展;拨付资金1,793万元,用于就业服务支出;拨付资金600万元,用于公立医院改革;拨付320万元,用于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拨付资金944万元,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拨付资金4,415万元,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农村土地整治及基本农田建设。
(三)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面对发展、改革、民生保障等诸多支出任务,为缓解财力和资金“双缺”压力,积极向中央、省争取各项资金。一是认真解读中央和省财政政策,采取部门联动、信息沟通、共同争取的方式,一般性转移支付在上年基础上有一定幅度增加,提高了财政保障能力;二是积极谋划项目,做好项目储备,适时组织申报;三是落实部门争取资金绩效考核指标,激励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年预计争取资金20.1亿元。多方筹措调度资金,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项目及早开工建设,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与此同时,落实小微企业财税扶持政策,积极对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按时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营改增”优惠政策。
(四)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进一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本着“重预算、严追加”的原则,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增强预算约束力,提高预算执行到位率。一是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零余额账户管理,共有182个预算单位完成集中支付系统上线运行,财政性资金国库集中支付达到91%。大力推进公务卡改革,办理公务卡1,113张,并下发了《临江市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二是加强财政内部审核管理。认真开展权力入笼,创新机制,严格执行《财政预算资金审核拨付程序》,有效束缚了资金拨付权力;三是进一步强化对项目预算和资金拨付前的财政投资评审,不断扩大评审范围,努力节约财政资金。现完成了全市94个工程项目的评审工作,评审金额共计为7,199万元,核审额为6,725万元,审减额为474万元;四是严肃政府采购纪律。严格按政府采购价格拨付资金,现完成政府采购资金预计4,156万元,节约资金229万元,节约率5.5%,对公务用车的采购审批严格按规定办理;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对全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专项资金及“三公”经费进行了监督检查。在财政部开展的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工作中,我市名列全国第57 位,比上年的136名上升了79位,并对绩效管理优秀的县(市)通报表扬,给予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奖励。
各位代表,回顾2014年我市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预算执行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受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税收不稳。黑金属、有色金属行业受市场需求价格等因素影响,产品利润水平降低甚至亏损,增值税、资源税大幅下降;二是近年来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基数越来越高,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组织收入任务非常艰巨;三是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化解财力缺口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四是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的负担沉重,加剧了财政运行风险。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三、2015年财政预算安排及主要工作任务
2015年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指导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一个坚持、四个打造、一个创建”的发展方向,细化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目标。财政预算编制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民生、保运转、保稳定”的原则,依法组织收入,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狠抓增收节支,继续严控一般性支出。
(一)2015年预算收支(草案)。
财政收入安排 全口径财政收入计划为7.55亿元,增加2,553万元,增长3.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计划为6.44亿元,增加3,359万元,增长5.5%。
财政支出安排 公共预算支出计划为21.7亿元,增长3%。(含中央和省追加的一次性专项补助)。在支出安排中,重点倾斜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农林水、环境保护等方面支出。
财政收支平衡 公共预算总收入为22.33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44亿元,省财政补助收入15.75亿元,上年结转0.14亿元;预计全年公共预算总支出为22.33亿元,其中:公共预算支出为21.7亿元,调出资金0.02亿元,上解省财政支出0.49亿元,债券还本付息0.12亿元。预计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是培植新税源和强化税收征管。
加快推进矿产新材料产业、大健康产业、旅游产业、国家级临江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主要落实医药健康产业园区、矿泉水产业园区、临江至白山高速公路、边境国际大桥及口岸监管货场等新开工项目建设; 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积极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扶持小微企业上规模;严格执行我市出台的煤炭开采、木制品加工、地方小水电、助滤剂行业的所得税征收核定办法。
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2015年,我们将及时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做好项目储备,力求在争取资金时多一分主动。围绕《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等利好政策,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争取资金力度:一是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二是深入推进ppp项目试点工作;三是推进独立工矿区的搬迁改造;四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五是积极为企业发展争取扶持政策;六是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七是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八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对我市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补助。
三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1.压缩行政成本,勤俭从政。坚决按照中央八项规定以及省委“32条规定”,严格约束各预算部门和单位的“三公”经费、会议费、差旅费、水电费、办公维修费等费用支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节约行政成本。严控预算执行中的追加,大力加强项目和资金的审核力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盘活存量资金及闲置固定资产。根据省财政厅要求,对本级预算安排形成资金结转超过一年的,一律收回财政总预算;对中央、省下达的形成结转,有具体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未作具体规定且连续结转两年以上的,一律收回财政总预算。对全市清理的闲置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由国企改制留下的各类闲置资产尽快按程序处置,变现上缴财政;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的资产由政府统一调剂使用,确定不使用的资产按程序处置,变现上缴财政。
3.部门预决算公开。除涉密部门外,所有预算部门在预决算经人大批复后全部公开。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实现 “两规范、两方便”,即规范财政收支行为、规范预算部门收支行为,方便社会监督和财政监管。
4.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财经纪律。以会计信息真实性检查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进一步健全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严格跟踪问效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执行新《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切实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财政监管举措,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强化专项资金管控,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2015年,进一步将财政改革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一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规范编制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预算,将各类政府性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管理;筹划以预算编审、绩效分配、执行监控、事中评估、结余管理、绩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事前统筹规划、事中评估监督、事后考核通报。二是继续清理各类财政性专户。按清理方案要求,除确定保留的专户,将已撤销专户的所有资金转入国库管理,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三是基础管理改革。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公务卡”改革,全面落实《临江市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推进预算管理标准化进程。
各位代表,2015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指导,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创建鸭绿江历史文化名城,实现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临江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
2014年12月29日印发